“这里将要建设的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及清洁生产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达28亿元。”3月25日,记者在华泰管业集团拟建项目现场,见到了该集团副总经理刘海营。 “1995年时,厂里只有石棉水泥电缆管和石棉水泥管两条生产线,一年的销售收入不过4亿元。如今,我们的产品达到20多种,年主营业务收入百亿元。”刘海营介绍。 石棉水泥电缆管产业是我市的传统支柱产业,早在1994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8家企业中,就有华泰管业的前身德州化肥厂。但在那个年代,我市石棉水泥电缆管企业的装备、管理水平普遍不高,企业利润率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 德州石棉水泥电缆管产业从高耗能、高污染、粗放式的基础原料产品加工起步,向着绿色、高端迈进。截至2014年末,全市石棉水泥电缆管产业集群中,规模以上企业已达33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77.53亿元。其产品覆盖了煤石棉水泥电缆管、石油石棉水泥电缆管、盐石棉水泥电缆管、精细石棉水泥电缆管、生物和医药石棉水泥电缆管等多个领域,拥有石棉水泥电缆管、醋酸、DMF近1000个产品。 石棉水泥电缆管产业的膨胀升级过程可以看作德州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撤地设市以来,我市始终把做强工业作为发展经济的头等大事来抓,培植骨干企业、做强产业集群。20年间,工业总产值从1994年的155.05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9362.64亿元,增长近60倍。 如今,德州工业已经形成了装备制造、绿色石棉水泥电缆管、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四大优势产业和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四大新兴产业并驾齐驱的格局,并培育出了一批具备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优势的行业**企业和**优势企业。